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身心障礙福利政策專題討論
SEMINAR ON SOCIAL POLICY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 
開課學期
96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工作學系  
授課教師
王雲東 
課號
SW5015 
課程識別碼
330 U21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社112 
備註
限學士班四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
上課方式:
(1) 講授與討論並重,鼓勵學生提出個人觀點。
(2) 要求學生於期中在課堂說明其研究報告之主題與大綱,以供同學們提出問題與意見,並充份交換學習心得。

上課內容:

第一週(二月二十一日):課程介紹

第二週(二月二十八日):和平紀念日(放假一天)!

第三週(三月六日):身心障礙的定義與測量 & 身心障礙福利經費預算分析
1. 內政部網站(2007):www.moi.gov.tw
2. 周月清(2004),第一章。
3. 江亮演等(2005),第二篇第六章。
4. 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(2007):law.moj.gov.tw
5. Fuhrer, M. J. (edited)(1997), Chapter 5.
6.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et(2007): http://www.who.int/classifications/icf/en/

第四週(三月十三日):身心障礙福利政策的國際比較(一)(美、日、英)
1. 周月清(2004),第七、八章。
2. 王雲東(2005)。
3. 王育瑜(2002)。
4. 王輝煌(2002)。
5. 萬育維(2002)。
6. Silverstein (2000).
7. Pope & Tarlov (edited)(1991).
8. Hales (edited) (1996).
9. Priestley (1999).
10. Bergeskog (2001).
11. Wang (2001).

第五週(三月二十日):身心障礙福利服務的國際比較(二)(美、日、英)
ibid.

第六週(三月二十七日):身心障礙福利的相關理論與議題分析
1. 江亮演等(2005),第二篇第七章。
2. 邱瑜瑾(2001).
3. 周月清(2004),第二、三、四、五章。
4. Drake (1999), Chapter 2 & 3.

第七週(四月三日):我國身心障礙福利政策與立法的演進(一)
1. 黃志成、王麗美(2000),第一篇第二、三章。
2. 江亮演等(2005),第二篇第八章。
3.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(2000)。
4. 王雲東(1992)。
5. 內政部網站(2007):www.moi.gov.tw
6. 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(2007):law.moj.gov.tw

第八週(四月十日):我國身心障礙福利服務與立法的演進(二)
ibid.

第九週(四月十七日):【專題討論一】身心障礙者醫療服務的需求與供給(繳交期末報告大綱)(一)
1. 內政部統計處(2003)。
2. 黃志成、王麗美(2000),第一篇第四章。
3. 周月清(2004),第十二章。
4.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(2000)。
5. 衛生署網站(2007):http://www.doh.gov.tw/cht2006/index_populace.aspx
6. Bradshaw (1972).
7. Rudin (1994).
8.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et: http://www.who.int/classifications/icf/en/

第十週(四月二十四日):【專題討論一】身心障礙者醫療服務的需求與供給(繳交期末報告大綱)(二)
ibid.

第十一週(五月一日):【專題討論二】身心障礙者生活照顧服務的需求與供給(一)
1. 內政部統計處(2003)。
2. 黃志成、王麗美(2000),第一篇第六章。
3. 周月清(2004),第十二章。
4.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(2000)。
5. 張秀玉(2003)。
6. 林宏熾(2002)。
7. Montgomery (1988).
8. Rudin (1994).

第十二週(五月八日):【專題討論二】身心障礙者生活照顧服務的需求與供給(二)
ibid.

第十三週(五月十五日):【專題討論三】身心障礙者就學服務的需求與供給
1. 黃志成、王麗美(2000),第一篇第五章。
2. 周月清(2004),第十二章。
3.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(2000)。
4. 李鍾元(2002)。

第十三週(五月二十二日):【專題討論四】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的需求與供給(一)
1. 內政部統計處(2003)。
2. 黃志成、王麗美(2000),第一篇第七章。
3. 周月清(2004),第十二章。
4. 邱瑜瑾(2001)。
5.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(2000)。
6.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(2005)。
7. 王雲東(2006)。
8. 王雲東(2007a)。
9. 王雲東(2007b)。
10. 王雲東、林怡君(2004)。
11. 王雲東、林怡君(2007)。

第十四週(五月二十九日):【專題討論四】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的需求與供給(二)
ibid.

第十五週(六月五日):【專題討論五】身心障礙者無障礙環境的需求與供給
1. 周月清(2004),第十二章。
2.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(2000)。
3. 金桐(2002)。

第十六週(一月二日):課堂口頭報告 (1)

第十七週(一月九日):課堂口頭報告 (2)(繳交期末報告)
社會工作者介入身心障礙福利服務的角色 & 身心障礙福利發展優先順序的建議
1. 周月清(2004),第六、十三、十四章。
2.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(2000)。
 

課程目標
課程目標:
(1) 促使學生了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的基本知識及其相關議題。
(2) 培養學生具備提出具體可行解決方案的能力。
 
課程要求
評分方式:
1. 討論參與 20%
2. 課堂口頭報告 30%
3. 期末書面報告 50%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參考書及期刊論文:
一、中文部分:
王育瑜(2002):英國身心障礙政策。發表於台師大「先進國家身心障礙者法規與福利研討會」,民國91年12月20日。

王雲東(1992):我國殘障福利發展影響因素之研究(1945-1991)。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
王雲東(2005):「英國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制度」。就業安全,4(2),108-113。

王雲東(2006):社區化就業服務採個案委託之可行性研究。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委託研究。

王雲東(2007a):「身心障礙者社區化就業服務方案之成本效益與成本效能分析--以台北市92-94年度就服方案為例」,台大社會工作學刊,14,123-166。

王雲東(2007b):台北市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服務模式之探討。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委託研究。

王雲東、林怡君(2004):「身心障礙者支持性就業服務方案之成本效益分析 ---以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90年度支持性就業服務方案為例」。東吳社會工作學報,10, 119-147。

王雲東、林怡君(2007):「身心障礙者支持性就業方案之成本效益分析---以某社福基金會之貨幣化成本效益分析為例」,中華心理衛生學刊,20(2),179-200。(TSSCI)。

王輝煌(2002):日本身心障礙社會福利政策的特色與發展趨勢。發表於台師大「先進國家身心障礙者法規與福利研討會」,民國91年12月20日。

內政部統計處(2003):92年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。

內政部網站(2007):www.moi.gov.tw

中華民國殘障聯盟(2000):邁向二十一世紀身心障礙福利政策發展藍圖。

江亮演等編著(2005):老人與身心障礙福利。台北:國立空中大學,。

行政院勞工委員會(2005)。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報告。

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(2007):law.moj.gov.tw

李鍾元(2002):身心障礙者入學考試之服務。社區發展,97,187-189。

周月清(2004):障礙福利與社會工作,三版三刷。台北:五南。

金桐(2002):無障礙環境的回顧與展望。社區發展,97,178-186。

邱瑜瑾(2001):全球化對身心障礙者福利的影響:建構融合社會或市場化的政策實踐?發表於台中靜宜大學「全球化與社會福利」學術研討會。

林宏熾(2002):轉銜計畫在身心障礙福利服務的運用與發展。社區發展,97,60-79。

張秀玉(2003):早期療育社會工作。台北:揚智。

黃志成、王麗美編著(2000):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服務。台北:亞太。

萬育維(2002):美國身心障礙福利與保障。發表於台師大「先進國家身心障礙者法規與福利研討會」,民國91年12月20日。

衛生署網站(2007):http://www.doh.gov.tw/cht2006/index_populace.aspx


二、西文部分:
Bergeskog, A. (2001). Labor market policies, strategies and statistic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- A cross-national comparison. Uppsala: Office of Labor Market Policy Evaluation.

Bradshaw, J. (1972). The concept of social need. New Society, 30, 640-643.

Campbell, J. & Oliver, M. (1996). Disability politics: understanding our past, changing our future. London; New York: Routledge.

Drake, R. F.(1999). Understanding disability policies. Basingstoke: Macmillan.

Fuhrer, M. J. (edited)(1997). Assessing medical rehabilitation practices: the promise of outcomes research. Baltimore: P.H. Brookes Pub. Co.

Hales, G. (edited)(1996). Beyond disability: towards an enabling society. London; Thousand
Oaks, California: Sage Publica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.

Montgomery, R. J.V. (1988). Respite care: Lessons from a controlled design study. Health Care Financing Review, Annual Supplement, 133-138.

Pope, A. M. & Tarlov, A. R. (edited)(1991). Disability in America: toward a national agenda for prevention. Committee on a National Agenda for the Prevention of Disabilities, Division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, Institute of Medicine. Washington, D.C.: National Academy Press.

Priestley, M. (1999). Disability politics and community care. London; Philadelphia: J. Kingsley.

Rudin, D.J. (1994). Caregiver attitudes regarding utilization and usefulness of respite services for people with Alzheimer’s disease.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, 23(1/2), 85-107.

Silverstein, R.(2000). “Emerging Disability Policy Framework: A Guidepost for Analyzing Public Policy.” Iowa Law Review, 85, 1691-1805.

Wang, Y. (2001). Promoting the Right to Work of Disabled People? A Histor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weden, Great Britain and Taiwan. Doctoral Thesis. Canterbury: University of Kent at Canterbury.

Wisconsi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base (2007).
http://dwd.wisconsin.gov/dvr/knowledgebase

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et (2007): http://www.who.int/classifications/icf/en/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